山雨已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內循環經濟模式全面啟動,其實質是被迫修煉好內功,積極把握一切經濟增長的機會。對于道路運輸經濟來說,企業堅定信心和方向,穩定就業、帶動生產、促進消費,靈活應對新變化,在大變局中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內循環經濟模式下,道路運輸面臨新發展格局的艱巨任務和重大考驗,政策性利好對沖企業疫情以來的業績損失,遏制利潤下滑頹勢。只要企業審時度勢、揚長避短、順勢而為,仍然能夠成為新格局下的獲益者。 承壓前行需權衡得失利弊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道路運輸市場慢慢復蘇。但是,整個行業市場遭遇的壓力與困境遲遲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在河南,2020年上半年全省道路客運企業巨虧數億元,加之領域內典型道路交通事故帶來巨大負面影響,將近10000輛客車被勒令停運或被強行下線,超過五成的從業人員被迫離崗換位。目前全省客流量恢復到同期50%,預計年底恢復至去年同期的六成左右,再難回到同等水平。有的企業拖欠員工工資數月之久,甚至是瀕臨破產艱難求生圖存。 收入降低以及成本上升的持續壓力。長期以來,道路運輸企業出售車票價格低廉,主要依靠高上座率、高周轉率實現盈利。受疫情影響,百姓群眾盡量減少出行,車票及旅游訂單遇冷。此外公司依法限制乘車人數,采取隔座售票等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這些因素都造成客企無法再憑借上座率實現盈利,至今客運量難以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需要采取各種手段謀求生存,亟需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再看貨運情況,物流和供應鏈市場行情起伏不定,貨運價格高開低走,運力過剩閑置的情形依然嚴重。目前專業企業經營指標全面下滑,成本持高不下,運量和盈利大幅下滑,流動資金出現緊張、融資難度增大、回款拖欠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意愿持續走低,以及司機棄車棄運棄崗的現象屢見不鮮。大多企業都是以貸款的形式購置車輛。疫情期間企業承擔突然上升的成本,所得微薄利潤也只夠償還貸款,員工工資無保障。企業協同多方尋求政策紓困支持、開展自我救贖,千方百計調整商業策略適應新的市場狀況,盡力落實“六穩”“六保”工作。 新政策正在加速扭轉企業經營困局。疫情以來,先進道路貨運企業對接廠商物流,從而感悟預期路徑,小組織依托大平臺,掌握高效的互聯網工具精準匹配用戶信息,加快從運輸鏈、物流鏈到供應鏈方向轉型。期間,《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標志著網絡貨運時代已經到來。無車與有車的商業模式深度融合,強勢沖刷傳統市場主體和商業模式又裹挾矛盾、夾雜問題。一是缺技術力量。貨運行業數字化普及程度不夠,大多數企業沒有研發力量,互聯網運營能力是短板。二是缺融資渠道。物流金融標準化程度不夠,貨主、平臺和司機之間結算周期長且慢,至今沒有在途貨物質押融資的可行辦法。三是缺進項抵扣。廠商貨主、平臺、第三方物流乃至監測、稅務等系統對接不順,尤其是第三方托運人擴張困難。無論是平臺、工廠物流,還是第三方都在進入扣減方面都遇到很大問題難以解決,有必要通過整合增值服務解決進項抵扣問題。四是缺業務能力。一旦整個網絡服務組合、開通,對接不同客戶平臺,即可形成全網服務的集成和交付。唯如此,網絡業務和本地業務結合起來,緩解甚至解決一些現實困難。 更好的運輸服務也是企業所期望的。市場格局重構,民眾尋求更有價值的運輸服務,于蕭索之中顯生機。政府及主管部門加快放權簡政,但市場反應慢難以立竿見影,企業推出新服務卻承受現實壓力!兜缆仿每瓦\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新《客規》)正式施行,政府主管部門放權簡政,企業自主權增加,暫時沒有配套法規厘清定制客運平臺的屬性定位、責任、義務和權利,企業對市場運行結果頗為困惑:定制客運到底是班車還是包車,省市班車和包車是否可以發展定制客運,是否只能在班車的線路范圍內開展定制客運服務,以及定制客運與順風車、城際快車之間的關系如何界定?這些都是定制客運目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站點方面,車輛按需求、要求?,沒有必要對?空军c做太多的限制。新《客規》在手,但行業主管部門辦證系統和辦事流程未更改、未明確,現在無法辦理定制客運相關手續。另外專業人士建議,加大財政、金融支持規模以上道路運輸企業的力度。重大節假日實施客車通行高速免費和私家車恢復收費?紤]800公里以上班線實行聯程聯運;協調國家發改委制定車站改造升級政策。 確保資金流是當務之急 現階段道路運輸服務鏈、產業鏈持續內縮化,又必須承擔內循環經濟的服務、引領之重任。政府政策加大金融支持、減輕企業負擔、穩定職工隊伍,但行業中人對企業資金鏈斷裂問題深表憂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無實質性改觀,每月承擔資金壓力、發展痛苦、利潤損失和生存危機,也閃現創新改革的窗口、解決問題的思路。雖然不同規模企業各有不幸,但歸根結底是收入驟降、成本居高、現金流趨緊。當務之急是摒棄慌張、焦慮,更加堅定、信任和樂觀,重點幫助企業解決現金流問題,最大限度地改善和優化道路運輸營商環境,極力維護市場秩序。 企業自救,行業互助。當下之際,不確定的是市場,確定的是自己。企業過度投資、管理失控、業務斷流或失去合作信任都可能引發資金斷鏈。應用場景是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智救策略是持續改善經營管理、辨明重點并增加投入,從而實現永續經營發展甚至逆勢生長。其根本目的是保住現金流,理性認識疫情酌情取舍業務結構做好自己,更有效、更靈活地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谧晕艺{整發展模式、轉型業務及增長方式,更堅定地開展自我救贖。樹立更強的危機意識和底線思維,保守財務,合理盈利,降本增效,采用適當的現金流營銷策略。在經營方面,加強回收賬款、爭取政府補貼,縮減成本費用、調整人本管理模式,避免虧損及低質量的增長。找準減少風險性與提升盈利臨界點,在融資方面,用好金融工具、加快資金融通、擴大融資渠道;在投資方面,優化資產結構、剝離不良業務、審慎投資并購。在確保企業核心競爭力之后,做好新時期的新規劃,以價值為核心訂立新戰略、挖掘新能力、占據新洼地、配置新資源。以樂觀的心態、前瞻的眼光、堅定的信心、務實的經營、精細的耕耘,借助科技和資本之力實現新增長,迎接更加燦爛的新未來。與此同時,配合行業組織向政府主管部門開展紓困解難政策落實情況調研,以更高的規范開展行業自律,樹立行業標桿,促進企業提升服務品質,助力行業共同發展。 政府支持,精準施策。內循環經濟模式對于道路運輸是一次發展契機,既促進企業內外兼修、增強內生動力,又刺激內需和產業升級。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指導幫助企業認清經濟發展方向和政策指向,共同優化營商環境,確保企業戰略、經營方式與市場環境相匹配,更好做好道路運輸經營,得到更大市場空間和更多發展機會。以更大財稅政策、金融政策力度支持企業創業創新對沖疫情影響,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在區域微循環方面發揮作用。比如企業參與全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道路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創建等,酌情擴大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覆蓋面,促進交郵融合盡快落地、運游結合更為合理,協同解決網絡貨運市場難題。針對性制定疫情期間財稅政策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明確相關單位責任,以政策資金助力企業過好經營關,指導企業申報,確保企業應享盡享。又如借鑒北京等地補貼大型商場疫情期間資金的先進做法,針對客運站給與場站改造補貼、站商模式補貼,引導企業在開發市場、尋找消費和提高效益上下功夫。還做好政策執行效果的跟蹤和糾偏。比如確保資金撥付及時高效,加快財政資金扶企助企效果。簡化申報程序,實行歸口部門統一受理、聯合辦公審核的一體化服務,改變過去部門分別受理、分散審核模式,企業申報更加便捷,審核審批時間進一步縮短。及時撥付補貼資金,對企業審核確認無誤后,在規定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撥付至相應企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應有效益。 企業文化建設面臨轉型升級 發展內循環經濟,提高民眾運輸服務的消費力,以新技術催生新模式、新業態促進運輸產業鏈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此間道路運輸市場迎來一輪深刻變革,新消費形態在一段時期內重塑市場格局,以網絡貨運為代表的新型消費、以智慧物流為代表的延期消費、以定制客運為代表的升級消費引領市場發展。企業優化整合資源、打磨優質內容,完善安全和防疫系統、探索多元業務模式、進行技術改造和服務提升,完成精品化升級,才能避免曇花一現。文化建設與時俱進,提升企業在新變局下的凝聚力、創造力和競爭力,呈現出新特點適應新趨勢。 堅持新時代先進文化引領企業健康發展。內循環經濟實現是一個長期過程,民眾的消費心理和生活方式也發生重大改變,重塑消費行為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重視精打細算和生活品質,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化,潛在的文化危機倒逼道路運輸文化建設隨之轉型升級。企業文化自覺主動創新與之適應,從內涵、本質到形式、表征的推陳出新、創新提升。調整戰略觀:圍繞綠色發展主題和產業延伸,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基于道路運輸需求和消費升級,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優化投資觀: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城鄉發展,服務美好生活,服務客戶需要。強調營銷觀:客戶的難題就是企業的市場。改變行為觀:產業層面精耕細作,企業層面精打細算,專業層面精益求精?傮w路徑:引發于時代需求、成型于互動共進,主要由傳統文化向創新文化轉變、由制度層面向價值觀層面轉變、由企業文化向行業先進文化轉變。 構建切合企業發展實際的落地文化。新市場格局和新消費形態主要體現為依托新平臺,適應新變化滿足新需求形成新習慣。換言之,互聯網不再只是單純的消費渠道或企業經營的平臺,更成為道路運輸、市場營銷和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線上線下雙軌并行已經成為常態化。專業企業在完善綠色運輸技術,加快掌握供應鏈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同時,重視80后、90后青年員工文化需求,摒棄填鴨式的文化洗腦,支持青年員工互聯網時代的參與感、尊重、榮譽感和歸屬感。比如抖音現在是年輕人的集聚地,各行各業搶駐這樣的流量勝地,道路運輸企業如何運用線上線下燥起來呢?企業舉辦青年員工抖音短視頻大賽,就更為有效調動青年員工營銷積極性,利用微視頻這種新穎而又受歡迎的形式向社會各界宣傳企業服務和產品、工作動態、發展成就以及企業文化、員工精神面貌等,實現良好的網絡宣傳效應,提升社會形象與品牌影響力。 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促進人才隊伍建設。保穩定、職業化是當今道路運輸企業人才工作和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任務。企業針對經營型、管理型和技能型人才實施布局,逐步構建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一是深化導師帶徒,制定制度,明確路徑,為員工定制職業生涯培養規劃和教學計劃。二是實施校企合作。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政、產、學、研、金、服、用”多位一體戰略合作關系,力爭在重點項目取得重大突破。三是高端人才引領,在多個專業領域增加和部署人才應對市場變化和業務發展需要,突出高端創新人才在企業創新發展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完善中高層人才培訓機制,提升中高層管理干部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四是巧立項目合作。引進智力項目、經營項目,打造開放性平臺,吸引優秀創客創業創新;趰徫粌r值,改善薪酬管理體系關愛人才,設計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操作技能的晉升通道,關心人才生活幸福,關心人才政治進步,及時吸收優秀人才加入黨組織。 某種程度上,道路運輸好比人體血液循環承載營養物質,從而確保人體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正常進行。多重因素作用下,主要通過阻礙客商流、物資流、業務流和資金流的正常流動,對道路運輸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影響,深度影響企業正常運行。內循環經濟下,道路運輸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求發展適應趨勢、危中尋機。只有緊跟國家政策搭上國運快車,把握投資和發展機會,沒有什么困難是克服不了的,相信到最后,所遇上的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原文刊載于《運輸經理世界》2020年9月8日,作者單位:河南許昌萬里運輸集團) |
Copyright@2022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萬里集團官方微信
萬里運業官方微信